原标题:资管行业应永远以投资者利益为重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吴晓婧
7月份以来,市场热度陡然提升,投资者纷纷跑步入市,募集规模达数百亿元的新发基金频现市场。
赚钱效应之下,投资者蜂拥入市,这是人性使然。尤其是在市场已经有了巨大涨幅的情况下,前期参与的投资者获利颇丰,让后来者有很大的踏空压力,往往会急不可耐地入市。
基金产品“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一直是困扰基金公司发展的痼疾。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者避险情绪浓厚,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时即便投入大量精力去营销推广,也收效甚微,不少新发基金甚至无法按期募集成立;在市场情绪高涨时,基金公司甚至不用过多营销,就可以实现规模大幅增长。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顺势发行新基金,实现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是不少基金公司得以跨越式发展的秘笈之一。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要兼顾基金公司、公司股东、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对于主要依靠收取管理费的基金公司来说,只有把资产管理规模做大了,基金管理费才能增加,基金公司利润才能增加,基金经理也会有更多收入。可以说,在增大资产管理规模上,基金公司有天然的动力。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获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大部分投资者只看到了赚钱效应,而缺乏投资素养,往往在看到别人有丰厚收益时才买入,其结果往往是买在了山顶。从统计数据看,5年多过去了,不少在2015年二季度行情火热时发行的基金依然处在亏损状态。
过去一年多来,公募基金整体业绩抢眼,形成了巨大的赚钱效应,引发投资者蜂拥买入基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过一年多的上涨之后,接下来的潜在获利空间已经被大幅压缩。科技、医药和消费板块的估值水平均已处在历史高位,风险收益比大大降低,投资者买入后会存在长时间不赚钱甚至亏损的风险。但从基金公司的营销情况看,往往过度强调过去的收益,而忽略了对潜在投资风险的警示。
对于资管行业来说,投资者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有巨大的专业差距,基金公司方在牛市中利用投资者急于赚钱的心情,通过片面的宣传包装,就可以让大量投资者不假思索地买入。在2015年二季度的牛市中后期,很多股票的价格达到了市梦率的地步,但是很多基金公司依然大量发行新基金,并且没有设定规模上限,让很多投资者站在山岗上。
在牛市高点大量发行新基金,并且不设定规模上限,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如果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同步申购,并且申购金额足够多,我们才会相信他们是真的看好后市。
我们敬重基金公司的投资专业能力,但是我们更加敬重基金管理人的善良。
投资者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善良比专业更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