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小姑贤》演出。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济南9月18日电(记者吴书光 曹国厂)“为人生来别当家,提起当家乱如麻,清晨还得早点起,油盐柴米酱醋茶……”锣鼓声中,山东吕剧经典剧目之一《小姑贤》17日晚在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王西村开演,这部讲述婆媳关系的吕剧不时赢得观众叫好。
这是济南市“一村一场戏”文艺下乡惠民演出的其中一场。由济南市明水唱响文艺演出中心选送的《小姑贤》,最近还获得了第二届山东省庄户剧团大赛的优秀剧目奖。
2019年,济南市继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仅章丘区就有政府购买服务的9支庄户剧团将到450个村惠民演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投资理念不断增强,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1302元,比1985年增长104倍,占消费支出的10.7%,比1985年增加6.8个百分点。
吕剧《小姑贤》演出。受访者供图
在河北,记者在邢台农村感受到一派新意:白天田间忙碌的农民们有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傍晚时分不少村文化广场上扭起欢快的舞蹈……13日晚,记者在河北省邢台县孝子村的小广场看到,村民们在唱红歌、跳广场舞。
“村里有好几支舞蹈队,文艺爱好者不下几百名。我们不仅有专业音响,舞台也开阔,每次到广场跳舞、唱歌心情都很愉快。”舞蹈爱好者陈爱果说,村里的小广场修好后,打麻将、喝酒闹事的明显减少,昔日的“牌友”如今成了文化广场上的“舞友”,村民的生活品位提升了。
一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剧目也走上舞台。山东东营市龙居乡村艺术团排演的吕剧小品《咱爸咱妈》,用老百姓熟悉的故事与对话讲述孝道,颇受观众好评。团长刘尊俭说,庄户剧团的成员都是农民,唱的戏也是农民身边事,是通俗易懂的正能量。
1970年出生的鹿同亮唱老生角色,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他常年琢磨剧目,如今还研究起了新戏,“正在写关于农村环保的戏,乡村振兴需要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届山东省庄户剧团大赛。受访者供图
随着一批批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站等在乡村的涌现,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不断加强。东营市自2015年起陆续建设363个数字文化广场,今年又把新建50个“数字文化广场”列为民生实事,进一步扩大数字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东营广饶街道西毛村前年建起的数字文化广场,安装了LED屏、免费WiFi,还配备了灯光、音响,每晚都吸引不少村民前来练太极、下棋、跳舞。村民刘玲经常组织乡亲学跳广场舞,高峰时有上百人参与。
河北省邢台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县文化场馆为中心,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繁忙田间劳作之余,村民文化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看电影依然是农村文化生活的重头戏之一。邢台南和县约40万人,共有10个放映队,在全县218个村循环放映,每月每村放映一次。2018年,南和县农村公益电影全年放映2616场,观影人数超过25万人次。
“最近放了《红海行动》,大家都爱看这种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邢台市新农村数字电影南和工作站站长陈二朝说,只要天气好,晚上7点半准时开演,乡亲们像赶集一样乐呵。
第二届山东省庄户剧团大赛比赛照片。受访者供图
崔永科是南和工作站放映一队的队长,从1982年开始放胶片电影,到现在放数字电影,从事这一行已30多年。他说,农村群众对优秀影片的需求很强烈,农村也需要文化,群众也需要艺术,不能让农民们缺了文化食粮。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今年我家种了错季大棚菜,不学技术肯定不行的。”南和县贾宋镇苏史张村苏云波告诉记者,以前农闲多是聚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现在村里有了图书室,村民们常去学习,村风民风也有了改善。
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和乡村文艺爱好者呼吁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参与人数众多的文娱项目,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厚植乡村文化根基,服务乡村振兴。(参与记者:高博、杜一方)(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