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2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4%的受访家长对自己这段时间的“临时教师”角色感到满意,觉得做得不错,其中9.1%感到非常满意。受访家长认为,最近辅导孩子功课更需要了解新知识点、全程把关。(4月2日《中国青年报》)
疫情期间,很多学生一直处于居家学习的模式中。家长们在扮演父母角色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临时教师”的责任,花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值得欣慰的是,从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来看,尽管92.9%的受访家长最近在为辅导孩子功课而发愁,但仍有半数以上家长觉得自己最近“临时教师”当得不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长对于这句话可谓耳熟能详。不过,不少人却存在片面误解。在他们看来,父母的使命就是在孩子踏入校园之前,教孩子学习走路、说话,认识身边的人和事物,了解生活常识。一旦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父母的“教师”使命就完成了,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至于教育孩子则是老师的事情。
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一些家长内心的角色划分,使其不得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心。在忙工作的同时,还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督促孩子学习。为了能给孩子讲得更全面,每天需要备课、查资料,跟孩子交流学习效果和更好的讲授方式。拿有的家长的话来说,自己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系统辅导过孩子,感觉真的快要成为老师。付出就会有收获,扮演“临时教师”,也让家长们有了新的体验和认知。在调查中,74.6%的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的日常学习有了更多了解。还有家长表示,现在能跟孩子心平气和、更有耐心地交流。
眼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各地中小学纷纷迎来开学的日子。那么,在孩子们重新回到熟悉的校园之后,一些家长会不会像过去那样大撒把,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顾?事实上,父母不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或临时教师,更是终身老师。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通过家校合作,齐抓共管,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疫情,让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相处的亲子时光,也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希望疫情的结束,不是“临时教师”责任的终结。在日后的日子里,广大家长也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孩子的教育,继续扮演好“终身教师”的角色。
家长的教育责任,除了力所能及的课程辅导外,应该更多体现在对于孩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观察和了解,进而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家长还应担负起“助教”的使命,多和孩子沟通,充分了解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内心想法;多和学校老师沟通,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存在问题,共同找到指导孩子的科学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