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速看!天津公交、地铁高峰时段行车间隔这样缩短

字号+ 作者: 来源: 2020-07-03 我要评论

速看!天津公交、地铁高峰时段行车间隔这样缩短,

速看!天津公交、地铁高峰时段行车间隔这样缩短

  近日,市防控指挥部印发《关于建立与打赢“双战”相适应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体系的工作方案》,详情如下:

  关于建立与打赢“双战”相适应的交通

  运输服务保障体系的工作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为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强化错峰返程运输和科学调配城市运力,动态调整精准防控,提升运输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制定本工作方案。

00411314190_i1000600000600a0_59cbf4d2

  一、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效率

  一是增投公交运力。根据满载率控制在70%的防控要求,及时增加公交运力,既严把疫情防控关,又提高通勤效率,保证群众出行方便。

  二是加密运行班次。为缩短乘客等候时间,高峰时段骨干线路发车间隔由15分钟左右缩短至10分钟,进一步提高调度效率,运行班次较2月下旬加密班次增加30%。

  三是开通“微公交”。根据客流量情况,适时开通流量大、点对点的短途小公交,畅通微循环,精准对接社区群众出行需求。结合环城四区及新五区的产业布局,研究新增通勤专线。

  四是加强动态反馈。根据智能公交系统、车厢满载等监控数据,对车辆满载预计超过50%的线路采取“大站快”或“区间车”方式,缩短乘客等候时间。当车厢满载率接近70%时,采取只下客不上客的方式降低车厢乘客密度。

  二、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效率

  一是严格满载率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分区分级科学做好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交运明电〔2020〕84号)要求,地铁车站拥挤度、列车满载率控制在50%以内。

  二是增投地铁运力。随着客流逐步增加,灵活调度间隔,适时增加备用车辆,高峰时段行车间隔由6分钟缩短至5分钟,提升运力20%,满足“三站一场”等车站客流及时疏散需求。

  三是启动分级预案。结合线网车辆、设备、人员能力,编制多套列车运行图,按照线路实际情况制定疫情期间蓝、黄、橙、红四个级别运行图,当客流量达到各级运行图承载量90%时,启动换图,保证线网运力和客运需求的精准匹配。

  四是加强客流控制。加强对客运量较大的1号线、3号线、9号线重点区间断面客运量的监控,通过加开临时备用车、组织空车至大客流站、实施部分站不停车等行车调整措施,降低区间满载率。

  三、加强出租车网约车调度

  一是加大出租车运力投入。通过巡游出租汽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引导出租汽车、网约车出车服务,日均活跃运力提升至1.2万部以上。

  二是实时播报客流需求。利用出租汽车车载智能终端,每日向出租汽车驾驶员发送日客流信息和重点场站抵津客流信息,调动出租汽车、网约车出车服务。鼓励驾驶员通过96880、手机APP等方式开展运营服务。

  三是引导网约车精准服务。鼓励滴滴、首汽等网约车公司,积极利用出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响应出行需求,提高出租车约车服务效率。

  四是发挥星级出租车示范作用。在返城高峰、列车晚点、特殊天气等原因造成场站滞留人数较多时,组织海河、天通等骨干企业进站服务,发挥党员、星级驾驶员等服务示范作用,及时疏散客流。

  四、做好“三站一场”交通组织

  一是做好返程客流统筹。交通运输部门要与机场、铁路部门加强民航班次和铁路车次信息对接,制定重点群体和零散客流叠加形成的短时高峰客流疏散方案,科学合理调配运力。

  二是强化城市交通组织。组织“三站一场”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科学合理搭配,确保抵津人员随到随走,坚决避免场站内人员聚集拥堵。

  三是做好应急运力储备。公交集团在天津站、天津西站储备足够公交车,交通集团在滨海国际机场储备足够大客车,在短时高峰客流时及时启用预备车辆,安排专人疏导候车乘客,杜绝客流积压聚集。

  五、开通重点群体直达班车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民生银行揭阳分行向环卫工人捐赠防疫物资

    民生银行揭阳分行向环卫工人捐赠防疫物资

  • 河北雄安3名确诊病例为儿童,1人在确诊患者被子上玩了10分钟

    河北雄安3名确诊病例为儿童,1人在确诊患者被子上

  • 央视快评: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央视快评: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携手抗击新

  • 深刻教训!孩子反复发热超6天父母不敢送医 结果…

    深刻教训!孩子反复发热超6天父母不敢送医 结果…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