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下称成就展)于9月23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成就展已经成为了假期里新的“打卡点”,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跟随游客们的脚步,本报记者也来到北京展览馆,感受成就展上展现出的七十载沧桑巨变。
展馆外,数千人自觉地排起了长队,等候入场。他们中有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有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有中流砥柱的中年精英,有懵懵懂懂的少年儿童。他们从五湖四海聚到这里,感受祖国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成就展以编年体为主线,观众可以沿着时间的脉络,通过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模型、一项项互动体验,深刻感受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
1956年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建成投产,1958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2010年中国实验快堆首次成功临界,2018年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开通……在成就展上,150个“第一”记录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观众惊喜地发现,中国的一个个“第一”,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全世界的“第一”。
成就展不仅记录了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生动展现了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年过六旬的陈淑清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终于走进展馆,看到恢复高考的展位,热泪盈眶。“我出身农村,1977年恢复高考后,参加了两次高考才考上大学,当时一边照顾两个孩子,一边复习功课,特别难。”如今的陈淑清已经退休,安享晚年。“是高考和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命运。”
“1980年6月,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员国。”
“198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标志着新中国专利制度正式建立。30多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两个100万件’的重大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成就展上的知识产权元素吸引着观众们的目光。来自北京一家科研单位的潘先生在展台前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一听说有这个展览,就特别想来看看。正好今天单位组织参观,就和同事们一起感受祖国的伟大成就。”他告诉记者,看到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特别有感触,“我自己也拥有一件专利,短短30多年的时间,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越来越好,惊艳了世界。”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成就展专门设置英雄模范墙,每隔十年,会集中展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1970年至1979年时期的英雄模范袁隆平不久前获得共和国勋章,1973年,他带领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世界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此外,成就展还展示了不少珍贵的档案等文献资料。天津滨海新区的109枚被封存的审批公章被展示出来,每一枚公章代表着一道门槛。2013年,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改革在促进已有市场主体发展的同时催生了大量新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已经超过1亿户。
“震撼人心!”“祝福祖国!”参观结束后,许多观众仍意犹未尽。成就展的工作人员介绍,网上展馆已经发布上线,通过网络手段,全要素呈现展览内容,全景式还原现场体验,观众可以继续回味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本报记者 李倩)
(责编:吕骞、乔雪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