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乘高铁东风 迎发展春天
如今,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民众出行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之一,高铁等轨道交通产业链,也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风口。站在这个风口上,不少嗅觉敏锐的宜兴企业凭借技术和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在全国高铁建设中分到了一杯羹。位于宜兴市万石镇的大平杆塔制造有限公司就是代表之一。
2003年成立的大平杆塔是一家主营业务为铁塔、钢杆生产以及热浸镀锌喷塑的中日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之初,虽然引进了日本先进的镀锌技术,但既没有显赫业绩,也没有丰富资源,只能暂时在路灯灯杆镀锌等有限的平台上“小打小闹”。公司副总经理袁平表示,随着近年来大量高铁线路的建设运营,如果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高铁沿线有很多支撑接触网的H型钢柱,这些钢柱由高频焊H型钢材料制作而成。而对高频焊H型钢进行镀锌,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被腐蚀机会,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瞄准这一领域的商机,大平杆塔从2006年起进行技术储备。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4年,备受瞩目的“钢铁丝绸之路”兰新高铁通车,这是世界上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的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高原、低寒、强风等各种极端环境,对高铁线路相关设施要求极为严苛。就在2012年初夏兰新高铁火热推进建设时,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突然急吼吼地找到大平杆塔,提出希望在五六个月内,完成H型钢柱的加工、镀锌。时间紧、任务重,经过对均匀镀锌、45度特殊船型焊等进行技术攻关,大平杆塔最终在时限内顺利交货,也因此一举成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的“H型钢柱分厂”。凭实力跻身“高铁供应商”团队后,大平杆塔迎来了腾飞的机遇。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高铁建设快速推进,大平杆塔看准机会,大力进军高铁市场,大同至西安、成都至贵阳、合肥至安庆、郑州至阜阳等轨道交通线两侧,都由大平杆塔在H型钢柱上“印”下“宜兴制造”的烙印。
近年来,大平杆塔不仅积极参与高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在被誉为“电力高铁”的特高压输电网建设方面也火力全开。凭借相关技术优势,大平杆塔先后参与了全国首条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淮上线”的输电塔加工镀锌、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张北至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多年来,大平杆塔也由一个单纯的镀锌企业成长为主营业务为高铁接触网钢柱、特高压输电塔研发生产加工的集团企业,实现了转型跨越发展。眼下, 高铁和特高压领域业务已占整个公司业务总量的八九成。
“这些年公司实力不断壮大,去年实现销售约2.2亿元,比2018年增长约30%。在新基建浪潮下,今年我们将继续发力。” 袁平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大平杆塔还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核心技术来自镀锌配方和加工工艺等。在这种局面下,公司想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精密加工中心建设,用三至五年的时间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更好地为中国高铁、特高压等“名片”继续添彩。(记者李震)
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如何抢抓新基建机遇,使其成为撬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杠杆?大平杆塔给我们的启示是:关键要念好“新”字诀。
抓好新机遇,要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细数我市涉及轨道交通产品的实力企业,有不少凭借领先技术,成为了细分领域领跑者。如市汉堡锻造有限公司打破国外垄断,为“复兴号”提供安全可靠的钩缓装置;江苏远兴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将生产的“声屏障”设备,拓展至高速铁路等领域;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铁动车车体摩擦焊接设备,受到业内广泛好评,这些企业都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持续的科研投入等作支撑。
抓好新机遇,要敢于尝新、善于尝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既要主观热情,也要客观理性,像大平杆塔这样,立足自身实际,进行科学评估和周密部署,并结合专长领域进行创新与合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在新发展中逐步确立新优势。(正一)
(责编:关思聪、谢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