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宝琛
4月29日,在首批25家企业上市的第276天,科创板迎来了第100个小伙伴——光云科技。与此同时,在设立十年半之际,创业板迎来重大改革——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彰显了资本市场服务创新企业动力十足,未来创业板将和科创板等其他板块将错位发展,组成新经济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阵营。扩容后的阵营,将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支撑。
为优质新经济企业登陆A股市场提供土壤
创业板与科创板,两者之间将错位发展,找准各自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会适度竞争。
科创板重点推荐的是六大领域的企业。记者通过对已经上市的100家科创板企业进行梳理后注意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像4月29日上市的光云科技,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科创板在流程上和系统上的各个环节运行相对平稳、顺畅。从已经上市的百家企业来看,主要集中在TMT、医药医疗、通信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新经济特征;超过60%的企业,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符合初创企业的特点;80%的企业市盈率高于40倍,其中有企业本身成长性的因素,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于科创企业的高关注度,百家上市公司的供给相对于投资需求,还具有比较明显的稀缺性特征。
创业板方面,截至2020年4月29日共有807家上市公司。公司数据统计显示,创业板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七成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对于科创板与创业板错位发展,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更倾向于技术驱动型企业,这类企业在医疗行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少数几个产业相对非常集中,而创业板更趋向于创业驱动、成长型企业,企业的覆盖面更广。
刘哲表示,从上市和监管制度上,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将与科创板的基本制度规则有所趋同,但两大板块对于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要求具有明显差异。创业板金融支持的范围更能够覆盖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科创板相比各具侧重、各有优势、错位发展。
华菁证券投行团队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改革后的创业板定位于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除硬科技定位的新经济企业外,专注模式革新、业态创新、致力于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是中国新经济企业的重要发展特点,创业板改革敞开模式和业态创新的大门,扩大注册制及市场化发行的试点范围,为优质的新经济企业登陆A股市场提供了土壤。
畅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宝晓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与科创板错位发展将会形成相互补充的竞争格局,所形成的审核协调机制,可避免沪深交易所抢资源的情况发生。
包容度提高有望吸引更多海外上市企业回归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首批28家企业上市。十年半的时间里,创业板行稳致远,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升级、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链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
业界普遍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启动,将会吸引更多的公司上市。
“可以预期的是,创业板包容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陈雳说,注册制改革从贴合战略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入手,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可以预期的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望加速,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华菁证券投行团队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的包容性,使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富达国际中国区股票主管、基金经理周文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举措能够吸引更多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到A股市场。华菁证券投行团队相关人士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无疑为处在高速成长期的中国新经济企业登陆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原计划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可以考虑回流A股市场;已经实现境外上市企业,也可以考虑通过二次上市或私有化后回归的方式,通过创业板登陆A股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