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專家(右二)給獨龍族群眾傳授規范養蜂技術。
王靖生攝
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后,獨龍族告別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進入新時代,獨龍族擺脫了長期存在的貧困狀況。這生動說明,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奮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習近平
西出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城茨開鎮,順著山道蜿蜒而上,山漸陡,林漸密,路漸窄。轉過一山又一彎,頭暈目眩時,山腰上赫然出現一個山洞,這就是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海拔3000米,全長6.68公裡。
2014年元旦前夕,當地群眾期盼多年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貢山縣老縣長高德榮和另外4位獨龍族干部群眾難抑喜悅,提筆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報喜。總書記很快回信,獨龍族鄉親們興高採烈。
2019年4月11日,喜訊再次傳來,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
“時隔5年,兩次回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少數民族的親切關懷,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無比溫暖!”高德榮動情地說。
隧道通了 網購火了
“今年春節期間,獨龍江鄉迪政當村青年木金輝,用手機在網上購買了一台小鋼琴。也許大家會說,這不就是網購嘛,值得在這裡說道嗎?獨龍族是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全族邁出這一步,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今年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貢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正山面對直播鏡頭,生動講述獨龍族的變化,“過去,獨龍江鄉一年時間裡,半年是大雪封山的,與世隔絕。隨著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的貫通,這樣的狀況結束了。”
2014年4月10日,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就在這天,5歲的獨龍族女童普艷花被重度燒傷。載著孩子的汽車穿過隧道,直奔貢山縣人民醫院。緊急救治后,又送到保山機場,旋即飛抵北京醫療。“若沒有這隧道,孩子早就沒命了。現在,普艷花在上小學,已看不出傷疤。”高德榮說。
高德榮祖祖輩輩住在獨龍江鄉,曾任貢山縣縣長、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老老少少尊稱他“老縣長”。“獨龍江鄉變化翻天覆地,最大的變化是交通。”他感慨道。
千百年來,峽谷幽深,雪山阻隔,獨龍族人過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1964年,修通“人馬驛道”,去趟貢山縣城,人背馬馱,需走三四天。1999年,公路通車,從鄉裡到縣城縮短至七八個小時,但隻能走半年。“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通車后,兩三個小時就到了!”
產業興了 村民富了
穿過隧道,盤道回轉,一路下行,終於到達谷底。一條江流,穿谷而過,碧如玉帶,這是獨龍江。江兩岸,便是獨龍族世居地。
作為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獨龍族現有約7000人。獨龍江鄉是其唯一聚居地,現有1136戶、4172口人,99%是獨龍族。轄有6個建制村、26個自然村落,分布在河谷兩岸山坡台地,頭尾相距百余裡。
“總書記在第一封回信中,希望獨龍族鄉親順應自然規律,科學組織和安排生產生活,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在第二封回信中,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兩封回信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見到記者,高德榮打開了話匣子。
“走,我給你們當向導!”高德榮腳蹬雨靴,高挽袖子,一雙手粗糙有力。沿途兩旁的林木下,長滿狀似芭蕉的植物。高德榮告訴記者,這是草果,也是他們的脫貧果。
獨龍族人世代以種蕎麥、土豆、苞谷、小米為生,因山陡地少,過去不時砍樹改地。盡管終年勞作,仍難以解決溫飽。高德榮琢磨,這些作物附加值太低,要脫掉窮帽子,必須種附加值高的作物。幾經篩選,他相中了草果。草果是烹調香料,市場俏銷。高德榮想,草果適應蔭蔽、潮濕環境,獨龍江鄉濕度大,如果在林下種草果,既利於草果生長,又可以保護生態,一舉兩得。
可當鄉裡把種苗分配到村,一些村民隨手往路邊一扔:“草果不能當飯吃,還是種蕎麥、苞谷穩當。”
“干部干部,先干好,再部署。”高德榮自掏腰包建起示范基地,免費培訓村民,再請他們管理草果。3年挂果后,組織鄉親們觀摩採摘。這些當不得飯的東西,卻能賣上好價錢,鄉親們心動了。
很快,6個村中,有5個村推廣成功,“家家戶戶搶著種。有的農戶年收入兩三萬元,草果成了‘搖錢樹’。”巴坡村村委會主任王世榮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