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号,贯穿民警职业生涯的6位数字,从民警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它就如影随形、荣辱与共。随着民警职业生涯的结束,其所属的警号也将被收回,等待新的主人。
“警号的变与不变,诠释了公安队伍的传承更替。”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干部处副处长潘福贵向记者介绍,为做好公安英烈精神的传承弘扬,增强民警投身公安工作的使命感、荣誉感、归属感,杭州市公安局大胆创新,以因公牺牲的民警群体为切入点,推出了警号保留和子女传承制度。该制度自去年4月推出至今,杭州共有16位因公牺牲民警的警号被永久保留。
永存的警号
“爸,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组织上已经正式发文确认,你生前所使用的警号将成为你永久的警号,016599,张叶良同志,我亲爱的爸爸,别来无恙。”这是2019年杭州市扫黑除恶文艺汇演诗朗诵节目《别来无恙》中,杭州萧山女警对牺牲的警察父亲的一段告白,也是整场汇演的情感高潮。
为牺牲民警保留警号,要从一份特殊的红头文件——《关于对因公牺牲民警警号予以固定保留的通知》(杭公政〔2019〕44号)(以下简称“44号文件”)讲起。该文件是杭州市公安局于2019年4月下发的。制度推出一年来,已有16位因公牺牲民警的警号被永久保留。
记者了解到,文件落款日期为2019年4月10日,当时记录在册保留警号的牺牲民警是14位,而目前该数字已更新为16位。其中,第16位就是于今年3月10日凌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劳累过度、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牺牲的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王益民。
“听到为因公牺牲民警永久保留警号,我真的很感动,这是情感关爱,更是价值认同。”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区分局民警刘文逸对记者说,保留警号数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公安工作的不易。
传承的故事
保留的警号要永远封存吗?有没有机会解封?
“有且只有一种情形可以。”潘福贵告诉记者,只有当牺牲民警的子女也成为警察,通过程序向组织提起申请,可以将具有特殊意义的保留警号再度佩戴于胸前。
2018年9月19日凌晨,奋战在扫黑除恶一线的杭州市公安局富阳分局城南派出所所长金健勇突发脑溢血,在经历了长达257天的重度昏迷后,于2019年6月2日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只要摸着爸的警服,我就感觉他还在。”这是金健勇的儿子金晨昊反复对家人念叨的话。性格倔强内向的金晨昊化悲痛为力量,作为应届高考生的他,如愿考取了浙江警察学院,成为一名预备警察。
“我所有的志愿都填了浙江警察学院,我爸警号是017847,是全市第15个封存保留的警号,我的目标是解封它。”记者采访了解到,金晨昊之所以笃定填报省内警察院校,就是源于44号文件的“激活”功能。因为只有当上警察,才有机会让爸爸的警号“活过来”,他梦想着佩戴上父亲的警号,走父亲未走完的路。
警号的意义
沈周波,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刑侦大队便衣民警。从警6年的他,一直有件憾事。“每次看到同事工作时间穿警服的样子,我都特羡慕。”沈周波告诉记者,作为便衣民警,他穿警服的机会不多,他的警号也随警服一起,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单位柜子里。
细心的同事发现,警服虽然不怎么穿,可沈周波打理起来倒挺勤快,隔几天就会拿出来洗晒。面对同事的不解,沈周波只是笑笑。“115149,这串数字虽然平时佩戴不上,但它永远都在我这里。”沈周波指指心口对记者说,年龄、岗位、警衔都会变,但警号这串数字始终不变,时刻提醒他牢守初心。
周翔军今年11月就要退休了,作为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的一名旅游警察,凭借自制的“打捞神器”,2016年至今已累计为游客打捞起价值100万余元的手机、相机、无人机等物品。
退休后,警服就不能穿了,谈起陪伴了他多年的警号,他着实有点舍不得。“这串数字跟了我一辈子,作为警服的一部分,认识它的人不一定认识我,而认识我的肯定知道它。”周翔军说,公安无论是执法还是服务,最终都要经得起群众检验,而每一次检验,无论好坏,群众先记住的肯定是包括警号在内的这身警服。
“他们都叫我捞哥,我管它叫数字捞哥。”周翔军指指胸前的警号说。对周翔军而言,警号是他几十年公安岁月和群众口碑的亲历者、见证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