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气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
——临夏县改善基层医疗条件侧记
从“赤脚医生”到合格村医,从简陋医疗用房到宽敞明亮的卫生院保障楼,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近年来,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临夏县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了“小病不出村、乡,常见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州,康复在基层”的就医新格局。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村里有了合格的村医
来到临夏县红台乡卜家台村卫生室时已是傍晚,村民马五米带着孙子刚看完病。她说,孙子前两天积食上火了,一直便秘,儿子儿媳不在身边,她非常着急,就带着孙子到村里的卫生室来看看。
李永华是卜家台村的村医,从医已有数十年。之前和妻子两人经营着一家小诊所,村里的标准化卫生室建成以后,两人成了村里的村医,承担着全村老年人健康体检、儿童疫苗接种、慢病管理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村卫生室建成以前,小诊所没什么设备,只能买些头疼感冒的药,看病也不方便。”李永华说,现在卫生室不仅配备了诊断室、药房、治疗室和公卫室,药柜、诊断床、心电图机和中医理疗仪等医用设备也都配备了,常用药品齐全,能满足村卫生室的常规诊疗需求。
“以前看病要到镇里去,现在小病村里就能看,方便多了,医生也是经过选拔的,更放心了。”马五米高兴地说。
曾几何时,看病难一直困扰着偏远地区群众。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题,临夏县加大投资力度,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18所,每个村配备至少一名村医。
“今年县里投资470万元对218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人员和设备全部配齐,目前均能正常开展工作。”临夏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王永胜告诉记者。
标准化卫生室的建成不仅给农村群众带来了方便,也为村医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从2018年10月1日起,各基层医疗机构执行新的绩效工资制度,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卫生技术人员收入明显增长。“一个月平均工资3000元,绩效考核另算,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李永华说,比起以前,他们的身份更明确,管理也更规范了。
临夏县通过探索建立起村医管理新机制,逐步落实了2016至2018年离岗村医补助179.96万元,根据年龄、服务年限等情况分别进行测算,累计收缴2016至2018年村医养老保险金486.83万元,村医保障机制日趋完善。通过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将全县218个村卫生所(室)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让村医成为卫生院职工,明确了村医的身份,极大调动了村医的工作积极性。
乡村卫生室 村医正在为患者看病
乡镇卫生院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从只有一个小科室、一个小门诊发展到11个科室;从只有医护人员11人到如今的45人,全科医生配齐。10年的时间,临夏县尹集中心卫生院不管是医疗环境还是医疗设备、业务素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卫生院医疗条件不好,群众都不愿意来,随着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的完善,全科医生配齐,老百姓更愿意到卫生院看病了。”作为见证者的尹集中心卫生院长赵维明说,现在卫生院小到感冒咳嗽,大到内科、外科和儿科都能治疗,还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配备了救护车。
“到卫生院看病的留守老人多,多数都是颈肩腰腿疼,到县城看病生活费用高,就到卫生院来治疗,根据分级诊疗政策,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更高些。”赵维明说,近些年,在县里大力扶持下,卫生院经常会邀请省里的相关专家到卫生院义诊,老百姓不用再到省城去,减轻了群众的看病负担。
已经住院9天的尹集镇新寨村村民赵英梅是贫困户,以前看病要去县城就诊,花销很大。现在国家政策好,卫生院就能“一站式”报销,报销比例高,住院看病自己掏不了多少钱,看病很方便。“这次生病是感冒引起的肺炎,马上就要出院了,治疗效果很好,医生态度也好,住院也不用交押金,好得很。”赵英梅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