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照码头迎来外国海洋渔业专家一行)
中国宁波网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陈琼 赵帅 李贤君
今天上午,停满了渔船的栖凤码头,迎来了一群肤色各异的外国人。上海市“一带一路”海洋渔业高级研修班成员走进奉化区的莼湖、裘村、松岙沿海三镇,学习考察网箱养殖基地、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状况,体验中国民俗文化。
(登上渔船,了解捕捞状况)
据悉,这次考察为期两天,也是第一次走进奉化。带队的上海海洋大学刘耘老师说,这次前来考察的近20名学员,来自日本、塞内加尔、印尼、印度、菲律宾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专项考察活动,今年已开展第三年。”据悉,研修班成员都是所在国家的海洋渔业专业研究人员,基本上是博士、硕士,很多是政府部门官员、大学老师,“通过对中国长三角地区渔村、产业发展的实地考察,探讨、推动‘一带一路’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在马头古村体验渔村民俗)
当天上午,研修班成员一行参观了莼湖翡翠湾海洋公园,到桐照码头登上渔船,感受“中国第一渔村”的魅力,了解外海捕捞作业情况,考察渔船修造。当天下午,考察团一行走进裘村镇的马头古村,在古老的阊门里和村民一起做青团,了解古村保护和民宿发展情况,随后来到松岙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详细询问对虾的养殖状况和市场供给。好几名专家还钻进闷热的养殖大棚,近距离察看养殖对虾的生长状况。
(做青团,品尝中国乡村土味)
来自马来西亚的黄艾琳博士是第一次到中国渔村考察,很是兴奋。她告诉记者,马来西亚东部也有不少渔村,渔民是住在水上的“高脚屋”的,使用传统的小船捕鱼作业,与中国渔村的房屋连片和大钢轮捕捞作业非常不同。“传统捕鱼,渔民生活蛮难的,马来西亚一些渔村通过自我宣传,也在发展旅游,”黄艾琳说,相比之下,中国利用政府力量,鼓励渔民转产,发展渔村旅游,效果要好得多,“中国休渔长达4个多月,这么大的海洋资源保护力度,令人钦佩。”
(近距离考察对虾养殖)
雨后初晴,象山港畔蓝天白云,美景动人。而给外国“海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渔村坚守传统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进。在当天的考察中,这些外国海洋渔业专家对奉化的渔旅结合表示赞赏。来自越南的阮先生在中国多年,现在在台州研究蛏子养殖。他对马头村里村民使用的滩涂船很感兴趣,“滩涂旅游这几年在长三角发展很快,对渔村经济的发展和养殖产品销售,带动作用明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