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王良一生“英勇善战,屡建功绩”
一个人的长征故事 几代人的精神传承
7月16日,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采访团队正在参观王良故居。
位于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的王良故居。
王良故居中陈列的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的张辉瓒的怀表(复制品)。
7月16日,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游客正在家庭农场体验游玩。如今,王良精神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本组图片均由记者龙帆摄
7月15日,再走长征路的记者团成员在烈士墓前缅怀先烈。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7月16日,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的近百名央媒和市属媒体记者,走进位于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的王良故居,追寻这位红军骁将的故事。
王良1905年出生于綦江区永城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四军军长。同年6月13日,其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敌匪袭击,壮烈牺牲。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王良为何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王良的精神给当地发展带来了哪些力量?
27岁的传奇骁将
“上井冈驰骋闽赣红四军骁将英勇善战,战黄洋克敌龙冈好干部王良屡建功绩。”站在近日修缮布展完成的王良故居门前,一副对联吸引了重庆日报记者的注意。
“‘英勇善战,屡建功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王良短暂一生的高度评价。”綦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平说。
走进王良故居,高大的青瓦房仿佛在诉说着这座百年老宅昔日的繁华。“青年时代,王良受其叔父王奇岳(中共党员)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救国救民。”陈平介绍,王良于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和朱德曾嘉奖给王良一块怀表,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王良故居中展出了这块怀表的复制品。”陈平说。
史料记载,1930年12月30日,王良率领红十师担任对龙岗西北之敌的攻击任务。他指挥所部迂回敌之侧后,配合兄弟部队发起猛攻,全歼国民党军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朱德也因此把缴获的张辉瓒(敌军前线总指挥)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四军军长。同年6月13日,其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敌匪袭击,不幸壮烈牺牲。毛泽东当时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王良牺牲后,这块表由罗瑞卿保存。1959年,由罗瑞卿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平说。
几乎每位村民都能讲王良故事
“王良的生命在27岁就戛然而止,但他在家乡人心中,仍然是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记者观察到,因有采访需求的记者较多,中华村第一书记杨义担当起王良故居“讲解员”的角色,将王良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年前来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我常常到村民家中走访,这不仅是了解民意的过程,也是学习王良事迹的独特方法。”杨义称,“如今的中华村,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都知晓王良的故事,不少家庭把王良作为榜样教导孩子。”
杨义说,从来到中华村伊始,她就察觉到这个村庄很不一样。她组织开展第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时,有一位78岁的老党员拄着拐杖前来参加,令人感动。“我觉得这是村民受到王良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她说。
记者在村里的中华广场看到,广场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广场一旁,是几栋三层楼高的民居,有了綦江农民版画的装饰,民居显得十分美观。杨义微笑着说:“村民们都称自己是‘王良将军的老乡’,村民村貌自然不能低人一等,要颜值和气质并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