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席宏评系列第76期: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成就与结构变化

字号+ 作者: 来源: 2020-01-29 我要评论

首席宏评系列第76期: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成就与结构变化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与货币金融这四个角度,来总结与梳理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

    宏观经济增长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均显著增长。不过,无论是GDP 总量的增长,还是人均GDP 的增长,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改革开放的40 年内。

    在进入21 世纪之后,中国GDP 增速的波动性显著下降。这一方面与国内外环境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排名逐渐上升。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总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中国人均GDP 目前距离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宏观经济结构

    从1970 年起,制造业产出占比持续超过农业,成为中国产出占比最高的行业,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式进入工业化时代;从2012 年起,服务业产出占比持续超过制造业,成为中国产出占比最高的行业,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中国长期以来依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撑。不过,从2010 年至今,中国国内总储蓄率已经开始持续回落。此外,随着经济体量的扩张,中国经济增长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已经显著下降。

    人口结构

    中国工作人口(15-64 岁)占总人口比重在2010 年达到74.5%的顶峰,到2018年已经下降至71.2%。同期内,老年人口占比则由8.9%上升至11.9%。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快速攀升,这将导致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率不可避免地显著下降。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济体增长的效率,但在2007 年至今这段时间内,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总体上持续下降,说明技术进步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效率的持续放缓,值得我们格外重视。

    货币金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价格市场化的推进,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

    M2/GDP 比率持续上升,与中国银行业主导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格局密切相关。受近年来中国政府金融去杠杆、控风险行动的影响,中国的M2 与GDP比率在2017、2018 年已经持续下降。当前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相关风险、地方债相关风险与影子银行相关风险。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与实体经济相比,中国虚拟经济部门与房地产部门发展过快。随着中国政府金融监管的加强,相关风险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抑制。然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这一攻坚战尚未完成。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增强,总体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未来将呈现出双向波动之态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过去若干年持续单边升值或贬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