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10月27日电(记者 陈建军)由40余人组成的日本青年科技人员访华团于24、25日在厦门先后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产品研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面对中日双方人员热烈地交流场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朱永官表示,希望今后与日本的环境相关企业在产业化方面合作起来。在科学层面中国在这几年发展的比较快,有常规的合作途径也有合作项目,下一步应该加强环境技术和产业的合作,这点很重要。因为,通过技术与产业的合作才能真正的解决环保问题。不能把环保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如果跟产业界合作的话,则能真正的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联合国也有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以希望今后和日方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朱永官说,近些年研究所与日方有很多交流与合作,并且收获良多,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我们也更多地了解到日方在循环经济方面众多的成功案例。他表示,中日在环境保护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现在双方有很多合作项目在开展,因为有互补性所以才会合作开展相关的项目。特别是日本在解决镉污染和汞污染方面非常有经验,因为日本在早期出现过水俣病、痛痛病,所以我们也需要在镉污染和汞污染的治理上向日本学习。此外,在大气环境的监测方面,日方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集团型股份公司。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是国家六大稀土集团之一。公司钨材料产业主要产品产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硬质合金出口量占全国 30%以上,灯用钨丝市场占有率 70%。
在中日双方人员交流之余,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庄志刚对记者说,该公司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每一步的发展都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同时,公司与日方的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有的从客户关系发展成合作关系,甚至发展为有股权的合作关系,然后再通过这些合作双方进行更深入的技术探讨和交流。另外,还从日本引进了一些设备和部分技术,比如生产钨丝的设备就是早期从日本联合材料公司引进的,然后建立起来生产线。现在,日本联合材料公司在厦门钨业集团公司的股份大约有7.6%,其在集团旗下的厦门金鹭特种合金公司占据了30%的股份。
庄志刚称,该公司在钨丝生产方面应该属于“国际拼盘”,核心是早期从日本引进的设备跟技术,但还配套有韩国、美国、英国的技术,才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也不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是引进核心部分,通过学习对方的技术,然后提升再创新。今后,公司仍会不断的与日方同行开展交流和学习,同时提升自己,寻找新的合作机会。
来自日本农林水产省水产厅、负责防灾相关工作的白石悠广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这次仅仅访问了北京和厦门两个地方,但是感觉到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来之前,虽然听说中国在很多方面很发达,但来到中国后亲身感受到除了深圳等特区其他地方也都很发达。能够有这样了解真实的中国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尽管这几天学到的很多知识和经验还不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去,但是希望将来中国的AI技术在日本能够得到应用。
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IC 平台”)是由政府主导,联合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共建,为厦门及周边地区 IC 设计企业提供EDA 软件、芯片测试、人才培训及产业服务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日方人员针对该IC 平台的建立初衷、涵盖范围、以及对中小企业提供怎样的支持、是否具有“产学官研”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日方有人员表示,在日本,像这种公共服务平台一般都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进行运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支持。中方称,该平台由政府主导,具有公益性质,之所以以公司化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并采取收费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只有收费才能提供好的服务,同时将费用用于自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再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访问团成员、来自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水产研究教育机构的藤枝一成在谈及对中国的印象时表示,通过这几天密集的访问安排,我看到中国居然有如此大的发展,科技高度发达,非常意外,中国非常了不起。来中国前,虽然也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了解到中国已取得一定发展,但是真正亲眼看到,发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比以前自己想象的还要先进。他说,通过这次访问,看到了很多从媒体上很难了解到的东西,也有很多收获,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这次访问改变了自己对中国的很多看法,在自己的心里对中国的印象都向好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回国之后,会向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