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通过主动对接长三角优势资源,与上海错位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现在苏州的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整体推进的大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人的回答仍然是“种好碧螺春”。
“要用高定位高品质赋予‘碧螺春’新的时代内涵,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集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提升苏州城市品质与经济能级,增强苏州在区域发展中的集聚带动能力。”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
经济“领头羊”成了生态“先遣军”
江南的冬天有点阴冷,但苏州吴江区的黎里古镇还是迎来好几拨游客。下午五点多钟,十几位从古镇出来的游客排队登上“示范区5路”,大约半小时后可以到达上海东方绿洲站。
吴江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科科长刘欢介绍说,今年11月,5条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之间的区域公交线路换上了“示范区公交”的标识,单程票价也从过去的18元降到现在的5元。
吴江区堪称苏州发展民营经济的“领头羊”: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超7.2万家,其中有不少头部企业。
今年11月,吴江区入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又成为苏州长三角一体化的“先遣队”,可谓“C位中的C位”。
吴江区有一条太浦河,西起东太湖,穿汾湖,东入黄浦江,流经苏浙沪三地。“太浦河在苏州吴江段有40多公里,占总长的70%左右。也就是说太浦河治理的重点、难点在我们这里。”吴江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吴志祥说。
太浦河河面平缓,远处有载货的江轮来来往往。河边竖着一块联合河长公示牌,标注着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区、镇、村三级联合河长的姓名、工作职责,还有监督电话。
吴志祥告诉记者,这片河岸过去有一家船厂、一个船舶修造公司。由于污水排放影响了水质和岸线环境,今年2月,吴江汾湖高新区对两家企业进行整治拆除。
吴江区委书记王庆华表示,对标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的“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战略定位,对照示范区要打造世界著名湖区的目标要求,吴江还要努力保持“归零心态”和“奋斗姿态”。
向两端延展的产业微笑曲线
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努力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阵地之一。狮山横塘街道地处苏州高新区开发最早、最成熟的中心城区。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3万多家企业,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近400亿元。
狮山横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骏介绍,苏州市提出了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这一带寸土寸金,承载力也已到了极限,不适合再发展大规模的一般性制造业了。基于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我们必须从过去较低的产业层次,向附加值高的微笑曲线两端跃升”。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今年6月,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筹)与上海市虹口区商务委员会共同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加大金融领域合作,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全力打造长三角商务创新发展新高地。未来的商务创新区里,还将设立“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建设,这是他们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推进的项目。
从“星期日工程师”到创新策源地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苏州靠以乡镇企业崛起为特征的“苏南模式”得到快速发展。许多乡镇企业的技术来源,就是来自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如果没有上海的辐射、支持,苏州的乡镇企业不可能发展起来。”苏州市发改委区域处朱伟明说,与上海相比,苏州在创新浓度、创新能级和产业层次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苏州承接高端要素、共享创新资源提供了契机。
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吴江汾湖高新区近期引入的高新企业。在建设工地旁的临时办公用房里,英诺赛科工厂运营副总经理王培仁对记者说,苏州是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条完备,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8英寸氮化镓生产基地。“看,我们离下游客户这么近。”他指着工地对面一家灯火通明的照明灯具公司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